close

1
﹝Josh Papelbon,林哲瑄、蔣智賢紅襪高A時期隊友,費城人投手Jonathan Papelbon的弟弟﹞

在中華隊熱身賽開打之前,謝長亨總教練就表示:『我們不怕左投,只怕怪投」,象隊前投手教練曹竣崵也認為,亞錦賽必須嚴防大陸「怪投」,避免發生意外。果如其然在昨天對Lamigo的熱身賽,面對非正統姿勢出手的投手,中華隊4.1局只敲出2支安打,其中下勾的陳正達2.1局的投球只被有旅外經驗的陳鏞基敲出安打。這麼華麗的打線,為何會怕怪投?

個人覺得,中職打者一整季下來對戰過的投手有限,因此面對陌生的投手適應會比較慢,而這次組訓又以中職球員為主,自然變成中華隊的問題。拿旅美打者來比較,今年林旺衛、潘志芳、陳品捷的聯盟就有多達16隊;林哲瑄3A的聯盟有14隊;陳俊秀有12隊;連最少的蔣智賢在2A也有10隊,遇到的投手可能就有中華職棒打者的3倍,這還沒有把小聯盟球員的高流動率﹝投得好就升上去了﹞算進去。小聯盟龍蛇雜處,裡面投手甚麼姿勢、節奏都有﹝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陳鏞基獲冠軍戒;10球季說再見一文裡面的的投球影片﹞,所以小聯盟的打者可以說是閱人無數;而中華職棒只有4隊,投手看來看去就是哪幾個。有球隊實行全本土政策後,整體投手水平下降,雖然很難說「怪投」的數量因此減少,但以台灣教練喜歡大幅度修改球員姿勢來看,本土動作怪異的投手其實不多,投手多樣性下降,也是其他3隊打者的損失。這些差異,或許說明旅美打者對投手的適應能力較強,過去在國際賽的打擊成績都不錯,能在大張力的比賽擊出驚天一擊。

舉個國外球員的例子,去年美國大聯盟明星隊台灣大賽首戰,紐約洋基隊Curtis Granderson從旅日投手陽耀勳手中敲出滿貫砲。個人印象很深的不是他打擊多有爆發力,也不是他在2好球或滿壘的時候多會打,而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調整自己的打擊策略,找到自己的節奏。在那支全壘打前,Granderson對上陽耀勳只有1打席又5顆球,他自己也說:「沒想過全壘打,當時只想幫助球隊得分。其實對陽耀勳很陌生,前幾局觀察他很少對左打投內角,但對我那個打席卻一直塞內角,我只能逐球調整,最後偏中的滑球被我打出去。」



有人說,小聯盟薪水這麼少,為什麼要去呢?我想沒出過國,不知道世界之大,在美國職棒培養出應付形形色色投手的能力,會是整個職業生涯都受用的無價資產之一。

國際賽,我們是不是應該多選一點適應力強的的旅外打者呢?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農場報報與台灣農場報報 痞客邦分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農場報報 的頭像
    台灣農場報報

    台灣農場報報 痞客邦分站

    台灣農場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