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次經典賽有王建民、郭泓志效力,儘管對上日本七局打完還以2:0領先,最後還是在延長賽輸球。由『王建民先發』、『被逆轉』、『輸一分』等要素構成的劇情,似乎顯示我們差一點就贏了,且過去好像也有過。事實上,從2003的札幌亞錦賽開始,包含去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支援比賽在內,中華(職棒)代表隊總共有7次與全職業日本隊交手的紀錄,卻沒有贏過任何1次。究竟在短期比賽遇上職業水準比我們高的日本隊,到底有沒有贏球的可能?

先來看看這7次交手結果,結果雖然一樣,比數卻十分兩極,除了雅典奧運跟本屆經典賽是輸1分,其他5場都輸5分以上。其實連亞洲職棒大賽也有M字形輸分趨勢,第一屆興農狂輸日職代表隊11分,其他次對戰大多都是輸1分。除了運氣有時差了點,也不得不承認這巨大的1分代表兩國棒球水準的差異,讓我們在國際賽從來沒翻身過。

若進一步研究比賽內容,劇情也可以大致分為2種:鯨吞蠶食跟後來居上。03亞錦賽、06經典賽、12義賽日本隊都是前2局就開始得分,後面每局幾乎都有攻勢,比數1分1分地被拉大,甚至還提前結束比賽過;而04奧運、07亞錦賽、08奧運、13經典賽中華隊多半先馳得點,且在比賽中後段還能維持領先﹝這次還是第一次七局打完還領先﹞,直到先發投手體力下滑或是牛棚上來才被翻盤。

所以某些時候,我們打日本好像特別有贏球的希望,那到底決定這些比賽的X因子是甚麼呢?

答案就是投手。

1有大聯盟或接近大聯盟級投手在陣中的時候,中華隊總是能有效壓制日本隊的打擊,減少比分的差距,因此王建民先發的雅典奧運及本屆經典賽最後都只輸1分,同樣的亞洲職棒大賽這麼多次比數會那麼接近,也是因為有一半的比賽是由實力比土投好的洋投先發。中職本土投手對日本只能說偶有佳作,但是大部分時間是處於被壓者打的狀態。因此每次國際賽能徵招到那些旅外球員,某種程度決定了國家隊在該賽事能打到哪一輪,成績好有時候不代表中華職棒及台灣棒球整體戰力在進步,只是重要的旅外球員剛好都能回來。

至於為什麼有王建民還是贏不了,那就是投手板凳深度的問題。如果把國家隊的投手戰力比喻成金字塔,上面是旅外球員,底層是該國職棒球員,那日本因為職棒水準接近大聯盟,金字塔應該是扁平式的,也就是最好與最差的投手差距不大,大聯盟的投手不回來,經典賽戰力損失不算嚴重。台灣因為職棒水準沒有那麼接近大聯盟,金字塔應該是高聳式的,投手素質差異較大,儘管我們最好的投手不輸日本,但是在數量上少很多,因此像這次陳偉殷、李振昌、羅嘉仁及倪福德不能打,對戰力是一大損失。

因此每當先發投手成功封鎖日本打線後,後援投手儘管只要負擔1、2局,總是有人會丟分,造成中華隊在比賽後半大失血,也丟掉勝利。如果把04奧運、07亞錦賽、08奧運及13經典賽等4場有機會贏球的比賽各局得分紀錄攤開,會發現前6局中華隊的防禦率每局都在2.50以下,二到四局甚至從來沒丟分過,但是七局以後防禦率都在4.50以上,甚至有單局突破20的,因為牛棚找不到能提供優質表現的投手。最明顯的例子是07亞錦賽,陽建福6局投球僅失1分,六局打完還以2:1領先,七局上無人出局滿壘,中華隊連續換上耿伯軒、倪福德都止不住血,1局狂失6分大勢已去。投手戰力不平均,也說明中華隊在國際賽大好大壞的表現,像92奧運準決賽中華以5:2擊敗日本,金牌戰卻以1:11輸古巴;03亞錦賽5:4逆轉韓國,隔天卻以0:9輸日本,本屆經典賽1分輸日本,不到24小時卻被古巴0:14提前結束比賽。最好的投手已經在前一天用掉,剩下的原料只能炒出這樣的菜。

教練團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本屆經典賽場場硬仗的情況下只用金字塔最頂端的投手。打了幾場就看得出來勝利方程式是王建民先發,郭泓志中繼,陳鴻文關門,如果有吃不下的局數才會考慮其他投手。因此雖然帶了13名投手,第一輪打完林羿豪、林煜清、王溢正及黃欽智都沒有上場。而郭泓志場場都上。反觀日本隊同樣13名投手,第一輪通通都有派上用場,表示投手之間素質相差無幾。

根據這樣的戰力與對戰歷史,要贏全為職業球員組成日本隊,中華隊必須用越少的投手越好,但至少也要準備2名大聯盟等級的投手,先發負擔7局,後援2局,模式就像雅典奧運對上澳洲隊,由即將上大聯盟的王建民與已經上過大聯盟的曹錦輝聯手完封後來拿到銀牌的對手。隔幾天對日本也是王曹配,只可惜教練團未依洋基開的「說明書」使用王建民,讓他多丟了幾球挨了2分彈被追平,曹錦輝上來只好苦撐2.2局進入延長賽,最後因手指破皮最後無法守成。這次的經典賽王建民與郭泓志的組合也剖有這種味道,可惜郭泓志因為配球問題對韓國之戰救援失敗,也連帶失去教練團信任,中日大戰早早就被換下場,要是他可以在場上多投幾球,結果說不定會不一樣。就因為場上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所以除此之外還需要一位3A到大聯盟等級的救援投手當備案,避免夜長夢多,進入延長賽,因為用越多投手,對投手深度不夠的中華隊越不利,04年與今年經典賽中華隊都迫進入延長賽,都沒有贏球。

以這樣的需求,3A以上的旅美投手必須全數接受徵招才有可能,但這種事並非國家隊所能控制,除了不能有人受傷,也要期待剛站穩大聯盟﹝如陳偉殷﹞或快要上大聯盟的球員﹝如羅嘉仁﹞願意撇下自己的職業生涯為國效力,難度頗高。反而是最近投得不太順遂的人比較可能回來,像這次經典賽能有王建民跟郭泓志,就是因為兩人去年表現不理想,目前還是自由球員。因此要有完美的投手組合,可能久久國際賽才會遇到一次,運氣成分居多。

所以,以台灣目前的棒球人才庫,未來要贏全職業日本隊,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都搭配妥當,且金字塔最上層的投手都能成功的世代交替,才有可能。然而,王建民已經超過30歲,而中華職棒,還會培養出如當年陽建福及許文雄一樣身手的投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農場報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